13594780353 springy@icloud.com

新闻中心

  • 首页
  • 新闻中心
  • 【传统节日】寒食节的由来和习俗

【传统节日】寒食节的由来和习俗


2025-04-05 20:32:32


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,通常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两日,具体日期因地区而异。寒食节,亦称“禁烟节”、“冷节”、“百五节”。在这一日,禁烟火,只吃冷食,所以叫 寒食节。最广为流传的起源与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(后为晋文公)及其忠臣介子推有关。据传,重耳流亡期间,介子推曾割股肉为其充饥。重耳即位后,介子推不愿受封赏,隐居绵山。晋文公为逼其出山,放火烧山,介子推宁死不屈,最终被烧死。为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在其忌日禁火,只吃冷食,寒食节由此而来。寒食节是源传于中国北方古代较早的节日,寒食节初为节时,禁烟火、只吃冷食,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、秋千、蹴鞠、牵勾、斗鸡等风俗。由于北方寒冷,春三月气温上升正值改火的时节,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,要禁止生火。

【传统节日】寒食节的由来和习俗

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,但寒食起源,并非为纪念介子推,而是沿袭了上古的改火旧习,即《周礼》所谓“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”。改火,源于古人的钻木取火和换取新火的制度。古人认为,每年不能用同一个火种,火用久了就要熄灭,需要重新取火。在换火仪式中,新火与旧火不能相见,要先熄灭旧火,再迎接新火。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,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,即是“禁火”,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,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,谓之“改火”或“请新火”。寒食节期间的习俗,主要有禁火、冷食。虽经东汉周举、三国曹操、后赵石勒、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断,却屡禁屡兴,寒食习俗蔓延国内部分地区,深入民心。

寒食节在汉代已流行,唐代达到鼎盛,成为全国性节日。寒食节与清明节时间相近,宋代以后逐渐融合。清明节继承了寒食节的祭祀习俗,同时增加了踏青、扫墓等活动,成为兼具哀思与春游的节日。

传统习俗

1. 禁火冷食。寒食节最核心的习俗是禁火,人们不生火做饭,只吃预先准备好的冷食,如寒食粥、寒食面、青团等。

2. 祭祀祖先。寒食节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,人们会扫墓、烧纸钱、供奉祭品,表达对先人的怀念。

3. 踏青郊游。寒食节正值春季,人们会外出踏青,欣赏春景,感受自然生机。

4. 插柳戴柳。部分地区有插柳、戴柳的习俗,认为柳枝能驱邪避灾,带来好运。

立博官方网站

5. 荡秋千。荡秋千是寒食节的传统活动之一,尤其受女性喜爱,象征健康和活力。

6. 蹴鞠。蹴鞠(古代足球)也是寒食节的传统活动,人们通过这项运动锻炼身体,增添节日气氛。

寒食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,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。通过禁火冷食、祭祀祖先、踏青郊游等习俗,人们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敬畏。尽管寒食节已与清明节融合,但其文化意义仍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
《长安三万里》:10岁就会背的诗,30岁才哭出来

《长安三万里》:10岁就会背的诗,30岁才哭出来

2025-04-04 22:46:19

01曾看过这样一段话:所有童年生吞硬嚼下去的古诗词,都已经带着作者创作时那一刻的情深,在我们此后漫长的一生中草蛇灰线,伏脉千里。而你总会在某个时刻,和你曾经读过的某一句也许当时看似并不相关的诗句,产生莫名其妙的共鸣。在《长安三万里》的观影过程中,很多人都因为那句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泣不成声。我的泪点...

一位认识了十几年的网友,我路过她的城,却没打扰她的生活

一位认识了十几年的网友,我路过她的城,却没打扰她的生活

2025-04-05 21:54:29

我这人,骨子里就带着一股随性劲儿,从不喜欢被规矩束缚。在我看来,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,与其瞻前顾后,不如跟着本心走。喜欢的事,就一头扎进去,哪怕要跨越山河湖海;不喜欢的,管它近在眼前还是远在天边,果断转身,绝不留恋。 我对旅行,那是打从心底里热爱。每一次踏上旅途,就像是开启一场未知的冒险,穿越山川湖...